神的话

我们是与他人同流合污,还是寻求他们的悔改? (PDF) PDF版本

我们是与他人同流合污,还是寻求他们的悔改?

不久前,我听说一位朋友的妻子抛弃了他们美满的家庭,离婚了,正如她所说,是为了 “过自己的生活”。 我为这个家庭和我的朋友感到非常遗憾。 几个月后, 我得知一些信徒与她保持着正常的联系,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。也许他们在想 “这不关我的事,我会对每个人都很好”。 我为此感到难过, 因为在我看来,这是对那个人的行为的认可。难道信徒们不应该急于纠正这个人的行为,如果她坚持的话,那么就与她保持距离,让她通过他们的不赞同来感受到自己的错误,从而悔改吗?在这个世界上,“每个人都可以做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,我们对他的行为说什么都无关紧要”,他们的宽容是顺从了上帝的话语,还是仅仅顺从了这个世界?我从上帝的话语中找到了一些答案,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。让我们翻开约翰福音第二书信,我们读到

约翰二书 9-11
“我先前写信告诉过你们,不可与淫乱的人交往。 此话不是泛指这世上所有行淫乱的,或贪婪的,勒索的,或拜偶像的;若是这样,你们非离开这世界不可。 但现在,我写信告诉你们, 若有称为弟兄的人却仍犯淫乱,或贪婪,或拜偶像,或辱骂,或醉酒,或勒索,这样的人不可跟他交往,就是跟他吃饭都不行。”

在这里,约翰似乎并不认同我们这个时代盛行的 “无条件宽容 ”精神。 他告诉我们,如果一个人不遵守基督的教义, 我们就不应该在家里接待他,甚至也不应该问候他!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这样做,我们就分享了他的恶行。从根本上说,如果我们无动于衷,如果我们说 “他做什么与我无关”, 并若无其事地继续与他保持关系, 那么我们基本上就是认可了他或她的行为,并因此通过我们的认可与他的恶行同流合污。

当然,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误入歧途。我们应该本着谦卑的爱的精神,始终努力纠正对方。但如果没有悔改之意,我们就应该保持距离。仅仅 “宽容和友善 ”会让我们与他们的恶行同流合污,因为我们这样做所传达的基本信息是 “我们之间没有问题;这是你的事; 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”。 这实际上就等于从我们这边认可了这个人的行为,从而阻止了他的悔改。因为上帝希望误入歧途的人悔改和回归。而我们不接受基督的教义,就是在对这个抛弃了基督教义的人说:"我们不认可你的行为,请你悔改!”

现在让我们看看哥林多前书第五章中的一个例子。保罗听说教会的一个成员生活不道德。不道德到连外邦人都不敢生活的地步!他还听说教会对此无动于衷。也许就像我们今天有些人所做的那样,认为这不关他们的事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在教会里,我们是一个大家庭。当一个成员误入歧途时,其他成员应该设法让他悔改,把他带回来。但哥林多教会并没有这样做。让我们读一读:

哥林多前书 5:1-2
“我确实听说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;这种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,就是有人和他的继母同居。 你们还自高自大!你们不是该觉得痛心, 把做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吗?”

哥林多教会膨胀了。他们不是为那个人感到痛心,把做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吗?保罗继续说道

哥林多前书 5:3-5
“我人虽然不在你们那里,心却在你们那里,好像亲自与你们同在。 我奉我们主耶稣的名,已经判断做了这事的人。你们聚会的时候,我的心和你们同在。

当一个人抛弃了上帝,他就进入了撒旦的领地。保罗说,保罗和教会会把他交给撒旦,使他的肉体败坏,好让他的灵魂在主的日子可以得救。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。他还说,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 “好让他的灵魂在主的日子可以得救"。我认为这意味着,把他交给撒旦,他就会在肉体中受苦--脱离上帝的地形,脱离基督的大家庭。这将使他崩溃,使他悔改,因为他的悔改,他将在主的日子得救。对一个罪人来说,困难和苦难,除了别的,也是他悔改的途径。让我们回想一下浪子。他抛弃了父亲的家。他去了一个陌生的国度,在那里他失去了一切。好父亲为他创造的一切都花在了妓女和罪恶的生活上!后来饥荒来临,正如我们读到的

路加福音 15:14-19
“他耗尽了一切的,又恰逢那地方有大饥荒,就穷困起来。 于是他去投靠当地的一个居民,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。 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,也没有人给他什么吃的。 他醒悟过来,就说:'我父亲有多少雇工,粮食有余,我倒在这里饿死吗? 我要起来,到我父亲那里去,对他说:父亲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, 从今以后,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,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。

饥荒和苦难让他幡然醒悟,悔过自新,回到父亲身边。在一个陌生王国(撒旦)的土地上遭受苦难是一种工具,可以使人悔改,离开那个王国,回到慈爱的天父和他奇妙儿子的王国。这就是为什么保罗对哥林多信徒非常不满,而教会在保罗灵里在场的情况下,把这个人交给了撒旦,等着把他找回来;等着虽然他的肉体会被毁灭,但他会通过悔改,在主的日子与他们同在。

保罗借此机会给他们上了更普遍的一课:

哥林多前书 5:9-13
“我先前写信告诉过你们,不可与淫乱的人交往。 此话不是泛指这世上所有行淫乱的,或贪婪的,勒索的,或拜偶像的;若是这样,你们非离开这世界不可。但现在,我写信告诉你们,若有称为弟兄的人却仍犯淫乱,或贪婪,或拜偶像,或辱骂,或醉酒,或勒索,这样的人不可跟他交往,就是跟他吃饭都不行。 因为审判教外的人与我何干? 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要审判吗? 至于外人有 神审判他们。如经上说:"要从你们中间把那邪恶的人赶出去。”

保罗并没有要求我们与生活在罪中的世人断绝任何联系。否则,我们就应该停止在这个世界上的工作和生活,让自己处于绝对的隐居状态。不,这不是保罗的意思。保罗的意思是教会。正如他所说 “但现在,我写信告诉你们,若有称为弟兄的人却仍犯淫乱,或贪婪,或拜偶像,或辱骂,或醉酒,或勒索,这样的人不可跟他交往,就是跟他吃饭都不行。这与我们之前在约翰二书中读到的内容基本相同:

约翰二书 10-11
“若有人到你们那里而不传这教导,不要接他到家里,也不要向他问安; 因为向他问安的,就在他的恶行上份有。

如果我们不按照上帝的话语去做,明确表示我们不赞同那个人的行为,而是选择按照世人的说法去做(“对每个人都好一点,微笑一下,这不关你的事”),那么这个人就会认为:"我所做的是容忍: “我的所作所为是被容忍的,我不需要改变。它不会打扰任何人"。这样,我们就使这个人能够继续做他的事,因为我们的冷漠使他的双手变得更加有力。因此,我们是在与他同流合污!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:我们的冷漠和坚持世俗的天真想法,即我们作为基督徒应该如何在教会大家庭中表现自己(“对每个人都好,微笑,不伤害他们的感情,即使他们犯了罪”),可能是致命的!首先,对那个人来说是如此,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,因为我们没有明确表示不赞成他的行为,从而实际上间接地接受和分担了他的所作所为。此外,不仅那个人可能会说 “我做的事情没有问题”,其他根基不那么牢固的信徒看到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受到影响,并被怂恿去做同样的事情,因为 “似乎一切都很好,没有人在意;因此这是可以接受的”。这就是保罗在本章第 6 节中所说的意思:

哥林多前书 5:6
“你们这样自夸是不好的。 你们不知道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吗?

只要一点面酵就能使全团发起来吗?同样,如果一个弟兄犯了严重的罪,却没有得到纠正,没有悔改,仍然留在教会里,那么他的犯罪行为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会。教会是悔改的罪人的聚会,而不是自觉选择罪的道路而不是神的道路的未悔改者的聚会。

有些人可能会说:“是的,但主没有纠正罪人”。真的吗?祂当然纠正了。你认为祂无动于衷吗?是的,祂没有用圣经打他们的头,但祂确实告诉他们去吧,不要再犯罪了。祂对生活在罪中的人发出的邀请是改变的邀请,也就是悔改的邀请!当法利赛人把一个犯奸淫被抓的女人带到祂面前,准备用石头打她,问祂是否同意这样做时,祂在指出人人都是罪人之后,转身对那个女人说:"我也不定你的罪: “我也不定你的罪。去吧!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"(约翰福音 8:11)!他没有简单地对她说 “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!”而是说 “悔改”,改变你的生活!“不再犯罪",重新开始!我希望她做到了!这也是我们应该对那些生活在罪中的信徒说的话,而不是送上 “生日快乐”、微笑和拥抱,这基本上意味着你接受他们的行为。

撒该是税吏中的佼佼者,因在收税时欺骗他人而出名。当撒该回应耶稣的邀请时,他改变了过去的罪恶行径,悔改了。我们读到

路加福音 19:8-10
“撒该站着对主说:“主啊,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;我若勒索了谁,就还他四倍。” 耶稣对他说:"今天救恩到了这家,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。 人子来是要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。”

耶稣对他说:"今天救恩到了这家,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。撒该家得到了拯救,因为他悔改了,改变了自己的行为。正如上帝在《以西结书》18:23 中所言:

以西结书 18:23
“恶人死亡,岂是我所喜悦的呢? 我岂不是喜悦他回转离开所行的道而存活吗? 这是主耶和华说的。

上帝不希望任何人迷失!正如耶稣所说

路加福音 15:7
“我告诉你们,一个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,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还大呢!”

在天堂也要这样为他欢喜,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还大呢!悔改是上帝的旨意!

小结:当看到弟兄姊妹犯罪时,我们不要认为这与我们无关。这是世界的精神,不是上帝的精神。相反,我们应该以温顺的精神面对这些人,试图把他们带回正道。如果他们拒绝回头,我们就应该与他们保持距离,等待他们悔改。容忍罪恶行为会加强他们的所作所为,使他们远离悔改之路,并使我们间接参与他们的罪恶行为。与其 “好言相劝”、无动于衷,我们除了以爱心纠正他们的行为,还应该继续为他们祈祷,让上帝开启他们的眼睛,让他们悔改,无论这需要付出什么代价。即使这需要像哥林多教会中的人那样 “肉体的毁灭”,或者像浪子那样 “在异乡非常需要”。

阿纳斯塔西奥斯-基乌拉乔鲁